1. 首页 > 茶百科

日本茶文化和美学 日本茶文化的开拓者

日本茶文化与美学

日本茶文化与美学

刘跃地 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

为什么要讲这个呢?如果我们了解日本美学,茶真的是艺术吗?不。日本有一个人写了一本英文书——《The Book of Tea》。这个人叫做冈仓天心。曾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日艺术部主任。但这个人也有一些问题,因为他也写了很多东西,而且这个人与所谓的大东亚共荣思想有关。我们知道,日本在一系列沦陷地区主张大东亚共荣圈,包括伪满洲国、东北伪满洲地区,包括越南。冈仓天心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他在文化上也崇尚东方美学和东方美学精神。

还有一位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写过一本书《影之礼赞》。这是关于什么的?什么是影子?事实上,它是影子。如果你注意到的话,影子也有美感。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我住在日本的房子里。日本房屋的隔断经常在地板上投射阴影。很多时候我窗外的银杏树的影子会投射在隔断上。什么是分区?这是一个日式屏风,分隔不同的空间。这位伟大作家写的这本书是关于日本歌颂影子本身之美的。这是一种很虚的美,因为影子是虚的。西方人多讲“真实”美学,少讲影子等“虚拟”美学。但在摄影中,影子的魅力是非常大的,影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。

主持人沉默不语。六杯茶过后日本的茶文化,古琴奏出了节奏。里面演奏的是古琴音乐,是一首抒情的颂歌。刚进来的时候,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。当我进入茶馆时,一开始我还是很困惑。日本茶馆是一个非常小的茶馆。你一般怎么进去?开始时通常有一个小院子。小院子里的柴门打开后,通常会有很多歪歪扭扭的石头。 “放石头”的传统非常重要。走进茶室后,实际上看起来就像一个狗洞。打开后大家都可以爬进去,这时你才发现日本的茶室很小。有一幅画叫《寒江独钓》,画的是一个人坐在船上钓鱼的画。后来传到日本。日本人肯定是从中国画上剪下来日本的茶文化,放在茶馆里的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人从来不会在一幅画中只画一个人和一艘船(我说的是古代)。如果中国人画它,一定有远山或堤坝。但出于茶室的需要,以及空间狭小的需要,日本人就把这件作品剪下来,放在茶室里挂起来观赏。因此,有时你会发现茶室里只挂着一幅画,然后是一个小花瓶,上面散落着几朵花,或者只是一朵小花。

但慢慢地喝茶可以让人心静下来。慢慢地,你会感觉心静下来了,音乐也渐渐变得稀疏、散落。你会感觉音乐不一样,音乐在流动。那个时候,我们真的是见不到面了,心里空空的,安静的,没有任何杂念。 “见即是空”。 《心经》云: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据说,抄写《心经》已经成为当今最常见的事情之一。就好像喝普洱、听昆曲、抄心经已经成为大家都在抄的最新常见的事情了(笑)。

最后,主人还是沉默了,就在那里喝茶喝茶,花了一个小时。后来你觉得空虚,你的心空空的,你没有什么可想的,因为你开始想一些琐碎的事情,比如我什么时候回家,然后就消失了。我们沉默了良久,然后鱼贯而出,最后缓缓走出了内室。这时,店主没有说话。这时,主人再次摆手示意我们留下来。他把长约十米的偌大茶室里所有的灯都关掉,又灭了所有的灯,只留下最里面的墙壁上的灯光。当时我们很惊讶,所以他让我们停下来,让我们两个站在那里。他关掉灯,离开最里面的墙,最里面的墙靠着山,三面都是玻璃。茶室前面是山中的小溪。这时,他拉开了山墙上的帘子。挂着这么大的窗帘,露出靠墙的一扇长方形的窗户。这扇窗户的背面就像我们现在说的“凿墙偷光”。这扇窗户的后面是空的。是的,它是一个窗口,仿佛突然为我们释放了一个卷轴。我们是不可能拍照的,就像我最近去联合国亚太总部的时候,我带我们朋友去那里,我朋友就上下左右拍照。最后他把手机放在地上,我问他在地上做什么?他说我要拍一张屋顶的照片。我说,别给我们中国人丢脸。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拜访一位来自联合国的老朋友(笑声)。

很有趣,他在这个盒子里留下了什么?几根青竹,非常绿的竹子,像一幅画,但却是真正的青竹。那时,我们感受到了光影的浮动。夜里光影飘荡摇曳,我们只能静静地看着。当时已是黄昏,微风徐徐。七点左右,我和朋友潘先生都惊呆了,因为没想到​​喝完茶后会看到这样的场景。 “青竹都是法身吗?暗黄花都是般若”!因为青竹和黄花都与佛教的智慧有关。此时,空山鸟鸣,活在当下,顿悟,在清泉石上,瞬间。这次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“禅茶依依”。我们总在谈论“禅与茶”,但我终于体会到了茶道本身的“禅味”,或者说尝到了“茶味”本身的“禅味”。这一次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个人的经历。

其实茶馆老板也是个外行,晚上我们再出去吃饭喝酒的时候,他也讲了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。金庸和李泽厚最近很受欢迎。我想说的是,无论是思想家还是武侠小说作家,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,都有缺点。也许他在做思想研究时很理性,也许他在想象英雄时很侠义,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,他一定是他所描述的人,或者他作为思想家的人。因为每个人都活在当下,活在世俗生活中,所以茶道是对生活的一点点超越,它永远超越不了生活。

注:本文根据哲学家茶馆第十五讲录音整理。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。建议读者自行判断。

长的

根据

关闭

笔记

官方网站:

新浪微博:@茶道PH哲学研究